
痛風形成原因?有哪那些症狀?
醫學歷史記載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而病人跟我說,痛起來比腿斷掉還痛,並且立刻想跟部位切割。
痛風(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一譯「普林」)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於血液中(高尿酸血症),導致了尿酸鹽的形成,同時以痛風石(Tophi)的形式堆積於小關節及周邊組織中,此類病患腎臟疾病相當普遍,且會發生尿酸腎結石(nephrolithiasis)。
*血中尿酸濃度過高,會快速增加痛風罹患率,但是不一定就會導致痛風;其他發炎體質可能會增加痛風發生的機會
*當痛風發生時,不只是一個關節會疼痛的疾病而已;因為尿酸結晶也會沉積在內臟 (尤其是腎臟) 和身體其他地方的血管,會增加尿毒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男性
此疾病常發生於35歲以上的男性,而遺傳性的痛風病人發病時間較因環境因子形成的病人提早7.5年,同時較非遺傳性的病人有較低的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跟較少的高血壓問題。
女性
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
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痛風大多在半夜才發作是因為晚上睡覺時,人體的抗炎物質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半夜時分泌最少,加上睡眠時酸鹼值因體內累積二氧化碳而偏向酸性,而腳趾的溫度較低,加上腳趾附近的液體會被身體吸收使尿酸濃度增加,因此痛風最易在半夜出現在腳拇趾的部位。)
哪些族群容易造成痛風?是否有年輕化趨勢?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
為什麼血液中的尿酸值會升高?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後的產物。嘌呤來源有兩種,自身合成的嘌呤以及飲食攝入的嘌呤,後者佔體內總尿酸量的約20%。因此血液中尿酸值由飲食攝入、身體代謝產生、及身體排出量的多寡決定﹔而尿酸的排出,大部分由腎臟負責排出,其餘由腸道排出。所以製造過多或排泄過少就會引起尿酸值升高。其常見原因如製造過多:攝入含高量嘌呤的食物(如內臟類、肉類、海產類等)和排泄過少(如利尿劑、阿斯匹靈、肥胖、酒精、或鉛中毒等會抑制尿酸排泄)。
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100毫升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
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以下原因有關
1.飲酒-特別是啤酒。在製造啤酒的過程中產生的啤酒花則包含許多嘌呤,會在體內進一步代謝成為尿酸
2.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普林含量高
3.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抑制尿酸排泄
4.肥胖-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5.壓力-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7.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造成酮體過多,則會阻礙尿酸排泄,間接使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
年輕化
飲食不當絕對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4年新北市一所高中生的健康檢查發現,竟有8.9%的學生尿酸過高
原因-
多肉類、高油脂、含糖飲料
痛風患者平時的飲食守則、及應遵循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目前以藥物的使用大大的取代嚴格限制普林飲食的需要,80%(身體內合成分解)是內生性的,僅少部分是受飲食的調節。
但在此前提下還是建議痛風患者配合飲食控制盡量降低體內尿酸的含量,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同時可以降低藥物的使用。
需要控制的飲食:
避免添加糖、飽和脂肪(肥肉、奶油、酥油、棕櫚油)、高升糖指數食品(以預防糖尿病、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標準控制即可,這樣尿酸自然降下來)
脂肪-攝取太多會抑制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尤其動物性脂肪和油炸類食物少吃為宜。
避免酒精(重要!)-啤酒除含有酒精外,另外在製造啤酒的過程中產生的啤酒花則包含許多嘌呤,會在體內進一步代謝成為尿酸,造成血液中尿酸急速升高及痛風的發作,有報導指出紅酒(葡萄酒)相對於啤酒,是對血液中尿酸影響比較小的酒類,但是仍不宜攝取過量。(也就是偶爾想喝點小酒就選紅酒吧)
避免過多的紅肉、帶殼海鮮、魚皮、動物皮與內臟、肉汁、動物性高湯、動物性火鍋湯
有助於控制痛風
1.水分每天3000ML協助尿酸的排出以及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2.減少脂肪增加碳水化合物-複合型的醣類可以促進尿酸鹽的排出。
3.減少膽固醇食物並且膽固醇每日建議<300mg (避免花枝、紅肉、內臟、魚卵、鰻魚、魷魚、奶油等),一般植物性的食物是不含膽固醇。
4.適量的豆腐可作為病人較佳的蛋白質來源,且豆腐的攝取研究證實可改變血漿中蛋白質的濃度,可以增加尿酸的清除與排泄。
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1 月 27 日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期刊的文章則說,攝取植物性蛋白可以降低血中尿酸濃度。這個研究是由美國 Vanderbilt University 大學研究的團隊所做的。研究者在上海市,針對 3,978 位 40-74 歲的男性,研究他們的飲食和高尿酸血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1/4 的受試者有高尿酸血症;同時也發現,攝取肉類和海產會增加高尿酸血症,但是植物性蛋白 (例如大豆) 則反而會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一篇 2011 年 Asia Pac J Clin Nutr. 期刊的文章—攝取動物內臟和含糖飲料則會提高尿酸濃度;攝取大豆、乳製品、大部分蔬菜水果,則可以幫助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直接看這個表吧:

資料來源: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