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過多的鈉會造成以下問題:
1.高血壓
在原始社會鹽攝取量低,因此很少發生高血壓,就算是在工業化社會,血壓也不會隨著年齡而增加,但在現在有些國家鹽攝取量高達每日9-12克鹽,高血壓盛行率隨之提高,同時中風也是這些國家主要的死因。
另外,高鹽的攝取也和高血壓造成的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特別是肥胖、老年人、糖尿病、腎機能失調等。
2.水腫
鹽吃進的多,排出的少,容易蓄積在細胞外液造成水腫。
鈉的建議量
台灣每日食鹽建議量6公克,等於2400毫克的鈉,而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更為嚴謹,建議每日不超過5公克的食鹽(2000毫克的鈉)。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9-64歲的國人每日平均鹽攝取量為10.2克 (相當於4074毫克的鈉),超標建議量約2倍。
天然食物中的鈉不用限制 90%來自額外添加
我們所吃進的鈉10%是來自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鈉,而烹調加入的鈉只佔10-15%,絕大部分的鈉(75-80%)皆來自食品加工過程或是在吃飯時額外添加的醬油、烏醋等。
加工食品之所以含有很較多的鈉是因為除了一般的烹調用鹽(氯化鈉)之外,調味料(麩胺酸鈉,又稱味精)、防腐劑(苯甲酸鈉)、膨鬆劑(重碳酸鈉,又稱小蘇打)、防腐保水保色三合一功能的亞硝酸鈉、火鍋料中常添加的磷酸鈉、防止粉狀食物結塊的抗結劑(矽鋁酸鈉)等也都含有鈉的成分。


其實愛吃鹹是後天學來的。在小時候(1歲以前)的味覺系統可塑性很高,所以1歲以前的食物不需要額外添加食鹽或其他調味料,因為太早接觸鹽,會增加對鹽的喜好,也就是常吃重鹹的食物,久了就會習以為常,只要慢慢減少鹽的攝取,對鹹味的偏好也會逐漸減少。